当前位置: 首页 > 管理技能 > 通用管理 > 新时代管理者管理赋能训练
咨 / 询 / 热 / 线 18898361497
在线咨询【课程背景】
在数字化时代,管理理论是否过时了呢?当前,企业的外部战略环境迅速变化,倒逼组织变革,管理也面临着相应的模式创新。旧的管理逻辑似乎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一个有悖于传统的理念被实践者和学者们提出,甚至连拉姆·查兰这样的大师都提出了“分拆管理职能”。毫无疑问,管理正处于“变局”之中,但未来管理该何去何从,似乎存在诸多分歧。可以明确的是,早一天梳理清楚这个问题,组织就能早一天应对变化,自由转型,早一天奔赴未来。
而什么是管理?管理以什么做导向,以什么来检验?这是每一个管理者都需要面对和回答的问题。之所以在管理实践中存在很多的误解、偏差以及资源的浪费,是因为大家在管理问题上依然以经验为导向,依然按找自己的喜好去发展,依然在过度使用资源而不是让管理本身发挥效能,依然相信管理者自己的技能。对于管理的职务、功能和效果缺乏认识与思考,很多人之凭借经验、情感和责任来进行管理工作。但让我们看到的是个人绩效的损伤、组织效率的消耗,而这一切,只要从管理的基本概念出发,认清自身角色,掌握科学管理技能,触动人性弱点,突破团队协作障碍,开拓创新实践,不断提升领导力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在我内心里,**希望看到的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在组织中充分发挥作用,每一个人都有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而每一个管理者都可以让下属拥有绩效,并获得成长;更重要的是,因为管理者有效的管理行为,本不能胜任的工作得已胜任,同样的资源投入获得更大的产出。
本课程从实践案例出发,系统阐释了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对全流程负责的管理人员要实现哪些蜕变、要掌握哪些管理技能、如何培养自己的领导力等基本要求,让基层管理者打下坚实基础并爆发管理潜能。
【课程收益】
1. 了解管理的本质,重塑管理思维,掌握新时代下管理的原理,掌握管理教练的核心技能;
2. 明确管理者角色的概念,认识到管理者在履行工作职责时所承担的各种不同角色及其重要性;
3. 提高管理者自我觉察与监控能力,消除管理者角色认知的误区;
4. 掌握人员激发技能—沟通、辅导、激励、授权,有效提升团队士气与凝聚力;
5. 并掌握管理沟通重要技能-倾听、正向反馈、负向反馈、关键对话等;
【课程对象】
企业中层管理者
【课程时间】
1天(6小时/天)
【课程大纲】
**单元 :管理的本质
1、 管理的内涵
1) 两个要素:人与事
2) 两个维度:内与外
3) 内部人:辅导、激励
4) 内部事:流程、标准
5) 外部人:客户、需求
6) 外部事:产品(服务)、创新
研讨案例:开会表决
2、 管理只对绩效负责
1) 绩:降本增效
2) 效:效率效能
研讨案例:自愿与不自愿
3、 管理是一种分配
1) 权利是起点
2) 责任是路径
3) 利益是终点
4、 管理要为经营服务
1) 经营是选择正确的事
2) 管理是把事做正确
5、管理的目的
1) 组织战略目标
2) 部门绩效目标
3) 个人行动目标
6、管理的核心
1) 管理平台不是改造人
2) 管理是用人做做事达成企业目标
第二单元 :管理走进新时代
1、 从工业时代管理到互联网时代管理
工商业时代管理:**分工提高效率
2、后BAT,TMD时代对管理的挑战
1) 信息越来越复杂化
2) 价值越来越多元化
3) 管理越来越网格化
3、时代跨越的管理逻辑
1) 法在前、情在后
2) 在不连续性中寻找连续性
3) 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4、情境管理的干预方式
1) 意愿低、能力低:推销
2) 意愿高、能力高:授权
3) 意愿高、能力低:告知
4) 意愿低、能力高:参与
练习:基于工作准备度的人才盘点
5、新时代管理者角色认知误区
1) 对上:民意代表
2) 平行:借位管理
3) 对下:错位管理
4) 对外:逆位管理
6、新时代管理者角色定位
1) 对下:指南针、平面镜、引导者、催化剂
2) 对上:放大镜
3) 平行:哈哈镜
4) 对外:显微镜
第三单元: 管理者责任
1、新时代管理者在企业中的责任
1) 对上级:辅佐
2) 对下级:辅导、激励
3) 对平级:协同
4) 对客户:协助
2、三脑原理对管理的启发
1) 安全脑:本能呆、打、逃
2) 情绪脑:尊重、认可、信任
3) 思考脑:高流明创造力、合作
3、人的四种思考方式,人都有选择的权利
1) 认知力
2) 自觉力
3) 想象力
4) 良知力
4、管理者责任的两大障碍
1) 推诿
2) 抱怨
5、管理者的责任视角
1) 关注圈:无能为力的事件
2) 影响圈:对未来有影响的事件
3) 掌控圈:力所能及的事件
6、管理者责任的思维转换
不要因为无能为力的事情影响了力所能及的事情!
7、管理者责任背后的问题
1) SEE--观念
2) DO---行为
3) GET--结果
8、管理者责任的转换工具
我现在做什么改善现状!
研讨案例:责任是否能传递
练习:责任转换行为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