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诺达名师!
客服热线:18898361497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财务审计 > 国有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

胡冬梅

国有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

胡冬梅 / 企业税收筹划赋能实战专 家

课程价格: 具体课酬和讲师商量确定

常驻地: 沧州

预定该课 下载课纲

咨 / 询 / 热 / 线 18898361497

在线咨询

课程大纲

1、投资收益率论证 技术可行性商业可行性  来源--客户需求、战略、公司自发

2、决策职责

3、项目计划 分解到交付逐层分解 结构化分级 拆的越细,化整为零

4、建分层授权机制,各层决策事项边界

5、质量管理 对交付及过程控制的验收 审计合规性及交付标准

6、风险管理 识别风险

7、变更控制  变更控制委员会

收入确认、关联交易公允,研发资本化费用化、委托研发、受托研发权属问题、存货--软件研发进度。成本构成:服务器人力资源--国电通、中电普华、随时纠正进度预测。正值管理、作业成本法、证据--来源于客户的外部第三方的证据,衍生的收益 、必要性等证据。后评估、

浅谈风险导向下信息化项目审计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在日新月异,赵来越多的全业将信息技术引入到生产实线中取得了十硕成果。企业发展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两者相辅相成,

企业的规模扩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而微息技术的运用肉不开企业资金的大力支持。随者企业内部偏息化项目投资数量的增多,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信息化项目从立项审批到应用推广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潜在风险,这就需要我们审计人员在执行监督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对信息化项目的控制,在风险导向下对风险做出合理评估、从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多角皮把控信息化项目,使其落到实处发挥提升企业效率与效益的作用

一、信息化项目开发的现状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许多企业都根据内部业务的划分选择了定制化发开服务,其内容复杂形式多样,产生的信息流大且各自独立存在,没有形成业务部门之间有效信息的流动共享而是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随者业务发展地不断变化,信息化项目开发前期对业务需求的分析不具前眙性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可行性分析考虑不周全,应用系统更新与升级相对灌后,甚至会不再合适业务的发展需要而被放奔不用,这即加重了企业的开发成本又基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一)风险导向审计与其他审计理念存在明显差别,其主要目的是从企业在在的实际风险或可能存在潜在风险串发对需要进行审计的对象、目标、内容、方达等进行合理设计和请晰规刚,做到有的放矢,有利于全面分析企业的风验隐惠、探究风险的形成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意见或建议。

(二) 风险导向审计与内部风险管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需要以内部风险管理为基础,对各个风险点进行监督控制,**梳理流程重点把控关键环节和特殊节点,使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法律风险、信息系统风险、环境风险等充分景露出来,便于企业不断完兽改进内部风险管理系统,风险预警系统,控制企业内部风险,降低风险隐患。

(三)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的内部审计有很大的区别,其摆脱了先制定审计决策目标冉进行审计**后降低审计风险的限制,而是对存在或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围绕其风险开展审计工作,关注的是企业基础经营活动、日常管理活活动是开展德有的重要梨机。这些校园活动显然年年举办,但是在以往却很少能够明白校园活动和德育活动之间的联系,以笔名为阅、在平常工作中虽然认识到了德育和校园活动的重要性,但对于两者之间的联系,认识却非常模糊。车于如何**校园活动来突沧他育更是有点手足无措。以行这些校园活动在大多数学生来说也只是来看看热闹,而我们作为学生工作着应该更多的考虑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学到什么,是否让学生的思想受到启发和领悟。

(二)实施策略。正确认识较园活动。为了实施继育,首先就是装正确认识校园活动。应该看到梭园活动所产生的教食功能主要是依赖于组织者和参考者对这些活动的理解及其认可,组织者对校园活动的认识程段将会是决定校园活动是否有效果的一个重耍因素。组织者如果对这些校园话动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租科学的规划,那么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就很难起到熊育目的。因此对于这此校园活动就应该有一个正确认识,应该看到校园活动足实施德有的重要途径,科学规划和组织校园活动。对于校园活动应



三、基于风险导向下的信息化项目审计

信息化项目所涉及的全颤大、需求多样、开发周期长应用流程复杂,因此在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不免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风险,主要表现在资全、安全、质量、进度、应用维护等方面,主耍环节包括项目立项、供应商或软件选择、需求分忻、极要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开发、系统测试系统集成、系统上线、运行维护、项目验收等。为了确保信息化项目在应用推广中使企业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就需加强其在建设开发过程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在信息化项目审计中引入风险理念,建立有针对性的T作目标,实施全过程监督控制,并对项目成本效益进行分析,将风险的发生概率控制在**小,保证项目利益**大化

(一)科学识别信息化项目中的风险。在信息化项口建设过醒中,要立足于当前企业发展需求背景之下加强对信息化项目风险的有效了解,以科学合理的方式明确识别其所行在的风险,从而确定风险项目、风险类型、风险等级,以便做好风险预防和风险控制T作,为I长远发展莫定良好基础主要风险包括信息安全风险、成本效益风险、投入产出风险、质量风险、需求变化风险,可行性分析风隐、实施过程风险等,审计人员耍运用流程图分析、关键环节分析、优势劣势分析等方法对信息化项目的业务流程加以分析,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始终,如立项、预算、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设计、招投标、合同、系统开发、系统集成、上线测试、运行维护、验收等,**对各个环节风险的全方位识别分析得出与之相应的结论。为审计下作的下一步开展扫清风险障碍。

(二)实施全过程重点审计。信息化项目建设全过程涵盖十一个方面,基于对相关风险的识别,审计重点关注以下几个环节。一是项目立项。信息化项目建设应符合企业发展规划,纳入年度投资计划,需有立项申请报告并对信息化建设现状、需求分析、建设内容、技术方案选型,可行性、成本效益进行分析,项目审批需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和评估,审批流程应符合标准,不得越权审批,不得有预算超支情况。二是采购和招投标。根据项目情况及企业相关制度确定招标组织形式,根据项目复杂度、供应商数量等判断招标方式,发布招标公告,招标文件应包含所有需求的要素,对投标人资质进行审查,开标要在确定的时间地点公开进行,评标过程公平公正,将中标结果发出书面通知并进行公告,要加强对供应商的日常管理,建立供应商资质认证制度、动态评价制度 和退出机制。三是合同和付款。签约前检查合同内容是否满足信息化项目建设要求,合同中应包含信息安全保密条款,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展,约定付款方式、展约责任、安全保密责任、违约责任等,合同付款应依据合同内容约定支付,不得提前支付、误支付。特别是对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正式投入使用,不得升级改造,不得支付合同尾款四是测试和验收。按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开发完成后,应进行有用户参与的系统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功能测试。对测试过程中出现的峡陷按等级分类,并形成续陷报告。缺陷修改后应进行回归测试,评估遗留问题是否在可按受范山内。系统上线试运行需制定方案,经审批后方可执行,对试运行情况进行记录并形成试运行报告,试运行**后经ク导审批方可正式上线。五是运行维护。,制定运维管理制度,保证运维内容完整流程合理,响应及时,处理能力强。制定运堆sLA和KPI.确保运维可支撑系统正常运行。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倘息化的快速发展,审计监各方式也在悄然改变,对信息化项目的审计正在成为大数据环境下的主流审计目标,审计从风险导向人手有效降低信息化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的名类风险,提前发现,提!斯决。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必然要求审计监督由事后的分析总结向事前、事中转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整改问题充分体现了审计事前预警、事中纠偏、事后督办的监各职能。这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审计效率,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同时也能有效降低审计成本,同时也拓展了审计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审计重要性

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严重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其在量上表现为审计重要性水平。随着审计方法由详细审计转变为抽样审计,"审计重要性"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中运用越来越频繁。此文**对审计重要性涵义的解释、对其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和审计意见类型之间关系的论述、对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应如何判断审计重要性和分配重要性水平的分析,为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判断重要性提供参考

基本介绍

根据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定义:


我们在理解这个概念时应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判断考虑的角度是报表使用人。审计重要性虽然是注册会计师作出的专业判断,但是其判断考虑的角度却是报表使用人。注册会计师在判断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是以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为依据的,而不是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或注册会计师的角度考虑的。所以,注册会计师在作出审计重要性的判断之前,必须在充分了解报表使用人的基础上评估会计报表使用者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错报或漏报的容忍程度。

针对行业

判断一项业务重要性与否,应视会计报表中错报漏报对会计报表使用人所作决策的影响而言。若一项业务在报表中的错报漏报足以改变或影响报表使用人的判断,则该业务的错报漏报就是重要的,否则就是不重要的。 运用的领域是会计报表审计。审计重要性只运用于会计报表审计中(即注册会计师审计),其对政府审计(即财经法纪审计)和内部审计都不适用。政府审计是为了评估被审计单位遵守法律法规的程度,对它而言,根本就不存在重要性的判断,只要是错报和漏报都是重要的,不论其金额的大小和其性质,因为只要它是错报或漏报,都违法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内部审计主要是为了测试对组织内部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对它而言,也不存在重要性的判断。审计与各个审计类方面的关系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 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由注册会计师根据编制审计计划时对审计重要性的评估确定。重要性水平是审计人员审查工作质量的一个可容忍的范围,超过这个范围是不能容忍的,因为超过这个范围表明审计工作质量的下降。实际上,帐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判断方法

考虑因素

判断重要性应考虑的因素

重要性的评估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意见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在执业中,注册会计师必须运用职业判断能力对被审计单位的重要性作出合理的判断。注册会计师在对重要性作出判断时必须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1、以往的审计经验。如果以前年度所使用的重要性水平适当,可以作为本次审计确定的直接依据。如果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业务范围或职责发生变化,可作相应调整。

2、有关法律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法律法规对财务会计作出了特殊要求,就应当谨慎地确定其重要性水平。一般而言,法律法规对财务会计作出的要求越严格,被审计单位出现错报漏报的可能性就越大,注册会计师应对其重要性水平定低一点。

3、被审计单位的性质、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如果被审计单位是上市公司,一方面由于其涉及的报表使用人范围较广,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是各个报表使用人重要性水平的并集,另一方面,报表使用人主要根据报表提供的信息作出判断,故应将其重要性水平的比率定低些。如果被审计单位的业务范围较广,比如,既经营房地产、又经营电器,还经营其他业务,由于其经营范围较广,经济业务比较复杂,故会计处理比较容易出错,所以,注册会计师也应将其重要性水平定低些。

4、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如果内部控制较为健全,可信赖程度高,可以将重要性水平定得高一些,以节省审计成本。由于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如果审计风险评估为高水平,则意味着重要性水平较低,应收集较多的审计证据,以降低审计风险。

5、错报漏报的性质。如涉及到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漏报、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漏报、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漏报、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等等,不论其错报漏报的金额多少,注册会计师都必须将其视为是重要的。

6、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会计报表项目的重要性程度是存在差别的,会计报表使用人对某些报表项目要比另外一些报表项目更为关心。一般而言,会计报表使用人十分关心流动性较高的项目,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此从严制定重要性水平。由于会计报表个项目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不得不考虑这种相互联系。

7、会计报表个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会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可能成为会计报表使用人做出反应的信号,因此,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应当深入研究这些金额及其波动的幅度。

确定方法

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方法

在对重要性水平作了上述定性分析后 ,我们就要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定量分析。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十二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运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采用固定比率、变动比率等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判断基础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

但是,迄今为止,都还没有哪个国家明确规定重要性的量化标准。根据审计实务经验,通常有如下几种方法确定重要性水平:1、税前净利润的5%-10%;2、资产总额的0.5%-1%;3、净资产的1%;4、营业收入的0.5%-1%;5、根据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两者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百分比。前四种方法统称为固定比率法,后一种方法又称为变动比率法。注册会计师在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定量分析时应把握如下三个原则:

①选择的判断基础要合理。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净利润为0,则不能选择净利润作为判断基础;如果被审计单位的本年利润变动较大,则不能选择本年利润作为判断基础;如果被审计单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则不能选择资产总额或净资产作为判断基础。

②选择的判断比率要合理。大规模企业的重要性水平比率要比小规模企业的重要性水平比率要低。

③如果同一期间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根据谨慎性原则,注册会计师应当取其**低者作为整个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例如,A企业是一间从事高科技产业的上市公司,2004年其净利润为100元,营业收入为20000元,资产总额为100万元,净资产为50万元。根据判断重要性水平的原则,我们可以选择营业收入作为确定利润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比率为8%,选择资产总额作为确定资产负债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比率为0.5%,于是判断利润表的重要性水平=1600元(20000*8%)、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水平=5000元(100万元*0.5%)。又根据判断原则③,我们应把整个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定为1600元。

六、重要性水平的分配

注册会计师量化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之后,就必须要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到各帐户中去。目前,在审计实务中存在两种分配的方法:一种是在没有考虑错误金额与审计成本的情况下,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按同一比例分配给各帐户,叫平均分配法;另一种是考虑到特定帐户发生错报漏报的可能性和审计策略或资源的限制,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不按同一比例分配给各帐户,叫不平均分配法。如被审计单位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为280万元,两种分配方法的结果如下:


表二:重要性水平的分配

项目    金额 平均分配法 不平均分配法

现金    1400      14       5.6

应收账款4200      42      50.4

存货     8400      84      140

固定资产14000     140     84

合计     28000     280     280

注:以上金额单位均为万元,被审计单位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为资产总额的1%.


平均分配方法,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易行,但是其没有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也没有考虑各项目的具体情况,因而是不科学的。不平均分配法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路,根据各项目审查的难易程度确定各帐户的重要性水平,对难查的,分配了较高的重要性水平;对易查的,分配了较低的重要性水平。这样,在不降低整个报表审计质量的前提下使审计成本的降低超过了审计成本的增加额,使审计总成本下降,从而体现了"成本效益原则"。在实践工作中,不平均分配法比较受到注册会计师的推崇。总得来说,注册会计师在分配重要性水平时,应该从质量和成本两个方面来考虑。从质量的角度来考虑,对于重要性的帐户,对报表使用人特别关注特别敏感的帐户,重要性水平应定得低一些;对一些不太重要的帐户则可以定得高一些。从成本的角度考虑,业务交易较大的帐户,可以将重要性水平定得高一些,这样就可以降低审计成本。在决定重要性水平的分配时,注册会计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作出专业的判断,寻找到成本和质量的**结合。

环境因素

不同的企业面临不同的环境,因而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也不同。这个特定的环境包括企业的规模、所处的行业、企业所处的会计期间、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等。一般而言,企业的规模与其重要性水平的相对比率成反方向,即,规模越大的企业,其重要性水平的比率越低;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与重要性水平成反方向,即和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范围越广,其重要性水平越低。

相关关系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是反向关系,即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证据越多;反之,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证据越少。重要性指的是由审计人员判断的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该水平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的外部环境的要求,即会计报表使用者允许的错报漏报水平而确定的。当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较高时,表明会计报表使用人对该信息的敏感度较低,允许的错报漏报较高,审计环境较轻松,注册会计师对一些在其水平之下的错报漏报可不予关,可以执行较少的审计程序,缩小审计范围,减少审计的工作量,收集较少的审计证据;反之,当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较低时,表明会计报表使用人对该信息的敏感度较高,允许的错报较小,审计环境较严格,注册会计师对一些在其之上的错报漏报要予以关注,要执行较多的审计程序、扩大审计范围,增加审计工作量,收集较多的审计证据。例如,当重要性水平为20万元时,注册会计师只要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合理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工作量,检查出20万元以上的错报漏报就行;但当重要性水平下降为10万元时,注册会计师就要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增加审计程序,扩大审计范围,查出10-20万元之间的错报漏报。显然,重要性水平为10万元时收集的审计证据要多于重要性水平为20万元时。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存在反向关系,即审计重要性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反之,审计重要性越低,审计风险越高。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存在反向关系可从二方面理解:一方面审计重要性对检查风险的影响。如果重要性水平为20万元,则20万元以下的错报漏报不会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人的判断或决策,注册会计师只需执行有关的审计程序查出20万元以上的错报漏报;而如果重要性水平为10万元时,则10-20万元的错报漏报仍然会影响会计报表使用人的判断和决策,注册会计师不但要查出20万元以上的错报漏报,而且要查出10~20万元之间的错报漏报。显然要查出20万元以上的错报漏报比要查出10万元以上的错报漏报要容易,也就是说,审计重要性与检查风险存在反向关系。根据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不变的情况下,审计风险和检查风险成正比例关系,因此,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也存在反向关系。另外一方面,就同一金额的未查出的错报漏报也会由于重要性水平不同,注册会计师要承担不同的审计风险。例如,同样10万元未检查出来的错报漏报,如果重要性水平为20万元时,会计报表使用人认为10万元错报漏报未能查出,没事;如果重要性水平为10万元时,会计报表使用人认为10万元错报漏报未能查出,要追究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显然,重要性水平为10万元时存在的审计风险要比重要性水平为20万元时存在的审计风险高。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意见类型之间的关系

根据审计意见类型,审计报告一般可分为四种,即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究竟发表何种类型的审计报告,重要性是注册会计师考虑的主要因素。若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10万元的错报漏报,审计报告的类型由注册会计师对其重要评估。

小结

注册会计师既不可以将重要性水平定得过高,也不可将重要性水平定得过低。如果定得过高,虽然面临的困难较小,即检查风险较小,但影响报表使用人决策的错报往往没有查出,导致使用人决策失误并发生损失,从而引起诉讼。反之,如果重要性水平定得过低,虽然可以将影响使用人决策的错报漏报均查出来,不会被起诉,但由于需要查出的错报太多,因此会发生较多的审计成本,甚至会出现收不抵支。因此,重要性水平定得过低或过高,对注册会计师都是不利的,应将重要性水平确立在合适的水平上。

上一篇: 国有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审计 下一篇:审计沟通的技巧与要点

我要预约

《国有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

已有35家企业预约

  • 相关案例

下载课纲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