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素养 > 综合素养 > 企业新员工职业化素养提升
课程背景:
美国学者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人在工作中仅发挥了20~30%左右的能力。如果受到充分的职业化素养培训,就能发挥其潜力的60~90%。员工职业化素养的缺失成为影响企业迈向成功的重要阻碍。
提升员工的职业化素养,是绝大多数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华为、联想集团等优秀企业已经把“员工心态素质培训”课程列为每年例行课程,他们把该课称之为“常规武器”。
课程收益:
1) 帮助学员树立职业化心态,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
2) 帮助学员提升职业化形象,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
3) 帮助学员提升沟通能力,掌握与上司、同事沟通的技巧与方法;
4) 帮助学员提升职业化素质,掌握基本职场规范。
课程时间:半天
授课对象:一线员工、新员工
授课方式:大量的互动训练、小组PK、案例分享、视频与工具
课程大纲:
**讲:职业选手——职业人的必由之路
一、 从业余选手向职业选手转变
业余选手以业为乐,职业选手以业为生
业余选手满足自我,职业选手满足客户
业余选手做了就行,职业选手精益求精
业余选手消磨光阴,职业选手惜时如金
二、 做有德有才之人
人裁
人材
人才
人财
三、 职业选手的三大思维
商业人格思维
结果导向思维
客户价值思维
四、职业化的四大核心:
职业化的形象——职业形象与职业礼仪
职业化的心态——职业心态与商人思维
职业化的能力——专业技能与职业规划
职业化的行为——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第二讲:职业形象与职业礼仪
一、仪容仪表
1、女士着装规范
2、男士着装规范
案例:化妆的作用
现场演练:现场找出着装不规范之处,并予以纠正
二、形体仪态
引入案例:请体会肢体语言的作用
1、站姿讲解
现场展示、演练站姿
2、坐姿讲解
现场展示、演练坐姿
3、行姿讲解
现场展示、演练坐姿
4、蹲姿讲解
现场展示、演练蹲姿
5、服务手势
案例:手势的魅力
讲解方向指示、阅读指示、示意入座的服务手势
现场演练:服务手势
6、鞠躬礼仪
现场展示、演练鞠躬礼仪
三、表情神态
1、眼神目光
1)与客户短时间交谈时
2)与客户较长时间交谈时
3)同客户相距较远时
4)递接物品时
案例:请体会一下三种眼神的含义
2、微笑
1)微笑的标准
2)如何展现职业化的微笑
3)现场演练
四、商务交往礼仪
1、认识商务交往礼仪
1> 商务活动中的礼仪规范
2> 商务礼仪的基本操作原则
2、握手礼仪
1)握手礼仪的起源
2)谁先伸手?
3)握手的要点
现场演练:
3、介绍他人
案例:先介绍谁?
介绍他人的要点
现场演练:
4、名片礼仪
1)递送名片的要点
2)接收名片的要点
现场演练:
5、指路礼仪
1)当客户认识路时
2)当客户不认识路时
3)上下楼梯引路原则
6、电梯礼仪
1)专人驾驶电梯
2)无人驾驶电梯
7、递送物品
现场演练:递送物品
8、电话礼仪
1)接电话的礼仪
2)挂电话的礼仪
3)接电话的语言技巧
4)电话中的微笑——听得到的微笑
9、乘车礼仪
1)有专职司机时
2)无专职司机时
第三讲:高效沟通的艺术
一、什么是沟通?
1. 互动游戏:什么是沟通?
2. 沟通模型与内涵
3. 现场演练:沟通中你所容易忽视的细节
4. 沟通的三个层次
1) 知道了
2) 理解了
3) 行动了
二、高效沟通的技巧训练
1. 沟通中不可使用的口头禅:
1) “这不是我的责任!”
2) “为什么不早说?!”
3) “我也没有办法。”
4) “我到底听谁的?”
2. 沟通的障碍
1) 源自沟通个体的四大障碍
2) 涉及沟通环境的三个障碍
3. 沟通中高效表达的技巧
1) 没有逻辑的表达会造成什么影响
2) 学习超级演说家的沟通技巧
3) 金字塔原理——让你说话更有逻辑
4) 常见的四种逻辑关系
4. 沟通中有效倾听的技巧
1) 倾听的重要性
2) 发现对方说话的逻辑
3) 抓住对方所表达的关键词
4) 思维导图工具的应用
5. 沟通中有效反馈的技巧
1) 何为有效反馈
2) “我承诺、我接受”
6. 用好你的肢体语言
1) 你的身体会说话
2) 读心的秘密
3) 有效破解常用的肢体语言信息
7. 成为沟通高手的7大技巧
1) 态度要诚恳,语气要和蔼,表达要得体
2) 善用幽默
3) 善用情感
4) 适当的恭维与赞美
5) 学会拒绝
6) 学会倾听
7) 舍得调侃自己
三、从根本上提升沟通效果的五大因素
1. 立场互换
1) 小组讨论:什么是同理心?
2) 站在他人的立场
3) 立场决定结果
4) 基于立场的表达方法
2. 彼此信任
1) 小组讨论:你选择相信的理由是?
2) 基于能力的信任
3) 基于动机的信任
3. 明确目标
1) 团队分工与价值绑定
2) 共同目标的设定
3) 目标达成的关键因素
4. 双方利益
1) 是共赢还是博弈
2) 永远相信有第三种解决方案
5. 通情达理
1) 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特点
2) 动之以情VS晓之以理
3) 情感决定立场
""